開機預熱與環境準備
調試前先做好基礎準備,避免環境和設備初始狀態影響精度。首先確認實驗室環境:溫度控制在 18 - 25℃,濕度保持 40% - 60%,潮濕易導致光學部件結霧,高溫則會干擾電子元件工作。隨后接通儀器電源,打開主機和電腦工作站,啟動后需預熱 30 - 60 分鐘。這一步就像給儀器 “熱身",讓內部的光源、檢測器等核心部件達到穩定工作狀態,減少溫度波動帶來的誤差。同時檢查儀器外殼是否完好,電源線、數據線連接是否牢固,避免接觸不良引發故障。
基礎部件狀態檢查
預熱期間可同步排查關鍵部件的工況。一是檢查紅外光源,常見的有硅碳棒、能斯特燈等,通過工作站觀察光源是否正常點亮,若光源閃爍或不發光,需檢查供電線路或更換光源;二是檢查干涉儀,干涉儀是儀器的核心部件,需確認其內部的動鏡、定鏡無灰塵、無卡頓,可通過工作站的自檢功能查看干涉信號是否平穩,若信號波動大,可能是鏡面污染,需用專用清潔工具輕輕擦拭;三是檢查樣品倉,清理倉內殘留的樣品碎屑、灰塵,確保樣品架放置平穩,滑動順暢,避免后續放置樣品時出現定位偏差。
核心參數校準
這是調試的關鍵環節,直接決定光譜的準確性,主要包括三個核心校準步驟。其一,背景校準(空白掃描)。放入與樣品測試時匹配的空白載體,比如測試液體樣品用的氯化鈉鹽片、測試固體樣品用的溴化鉀壓片,啟動背景掃描。儀器會記錄環境中空氣、載體等的紅外信號,后續測試樣品時,系統會自動扣除這些背景信號,避免干擾樣品光譜;其二,波長校準。通常使用聚苯乙烯薄膜作為標準樣品,因為它有多個特征吸收峰,且峰位已知。掃描聚苯乙烯薄膜的光譜后,將實測峰位與標準峰位對比,若存在偏差,通過工作站的波長校準功能調整,確保儀器對紅外光波長的識別精準;其三,強度校準。部分實驗對吸收峰強度的準確性要求高,可使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,掃描后對比實測吸光度與理論值,通過儀器自帶的校準程序調整檢測器靈敏度,保證強度數據可靠。
性能驗證與故障排查
校準完成后,需通過實驗驗證儀器是否達到正常工作標準。選取一種常見的標準樣品(如苯甲酸、聚苯乙烯),按照常規測試流程進行掃描,觀察得到的光譜圖:特征吸收峰的峰形應尖銳清晰,無雜峰、基線無明顯漂移,峰位與標準光譜圖一致。若出現基線傾斜,可能是光源老化或樣品倉有污染,需重新清潔或更換光源;若特征峰模糊,可能是干涉儀故障,需重啟儀器或聯系維修;若存在雜峰,需再次進行背景掃描,排除環境干擾。此外,還可測試儀器的重復性,對同一樣品連續掃描 3 - 5 次,若多次光譜重合度高,說明儀器穩定性達標。
收尾與記錄
調試合格后,清理樣品倉,關閉不必要的輔助部件,保存好校準數據和標準樣品的光譜圖,以便后續追溯。若調試中發現無法自行解決的故障,如干涉儀損壞、檢測器失靈等,需及時停用儀器并聯系專業技術人員維修,避免強行使用導致故障擴大。
簡單來說,紅外光譜儀的調試就是通過 “熱身 — 查部件 — 校參數 — 做驗證",排除各類干擾因素,讓儀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,這樣后續測試樣品時,才能得到真實、準確的紅外光譜數據。





梁山成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(德行化工)版權所有 GoogleSitemap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

